小時候我最喜歡聽故事。聽到『從前從前』就彷彿聽到定身咒,聚精貫神聽的爸爸媽媽或老師接下來要說什麼。長大了變成喜歡看電影。好的劇情也跟故事的鋪陳脫不了關係。好的故事結構專注在重要,有伏筆爆點的部份,以及和主角配角之間的發展。

在公共關係中,倒三角的寫作方式通常生硬且沒有切入產品本身所能帶來的效益。對品牌來說,扼要且有故事性的寫法反而會比較吸引到注意力。所以該怎麼說才會說的生動,說的有趣,說到天橋下:

告訴我你的產品能做什麼:
撰寫新聞稿初學班一定會教你用到三角的方式去寫新聞稿。重要的事項在上,其他敘述在下。但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情?很多人會直接介紹產品,但其實你應該是要介紹你的產品能做些什麼,可以帶來什麼好處。編輯每天有那麼多的信,他不可能慢慢的去聽你講你的理念,你設計的靈感,你的公司在幹嘛。但也不是要你大放厥詞,吹捧你有多利害。畢竟媒體在更領域都是頂尖的佼佼者,你胡謅什麼第一,最強等等不切實際的詞彙,一開始就給了編輯胡扯的刻版印象。

直接的告訴編輯(也是告訴讀者),你的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能夠帶來什麼好處。人腦對於問題的發生和解決會比其他的切入角度更為敏感。產品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,競爭優勢,解決了什麼別的產品所做不到的,都會讓你的新聞稿更容易脫穎而出。

消費者是感性的:
研究指出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,或偏好某種品牌是會受到情緒或感覺的影響。假設我今天要跟一個小朋友說灰姑娘的故事,但我只說:『灰姑娘穿上玻璃鞋然後跟王子結婚了。』他一定會轉身去玩 Pokemon Go。因為我沒告訴他灰姑娘是誰,他發生了什麼事。所以他不會對單一的結果而產生共鳴。

敘述一個品牌故事也是一樣。你需要將它和消費者的背景過去的經驗做連結。硬梆梆的產品規格是無法觸動任何人的內心。

要有策略,要有結構:
單靠新聞稿來敘述一個品牌故事是不夠的。只有小紅帽沒有大野狼的故事相信沒什麼人想看。有幾個面向應該要注意的。
1. 公司網站應該要貼近使用者的習慣,特別是要適合手機以及平板板面,
2. 產品頁面應有高清的專業圖片以供媒體使用
3. 應有明確的購買資訊讓消費者馬上可以進行購買
4. 應研究媒體曝光新聞的方向及時程表

多方面的曝光讓公司在整體呈現上更有組織性,更為專業,也讓消費者更容易連貫到內容。

成為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就能吸引到觀眾,不管是媒體或者是目標市場。唯有如此新聞稿才不是白費工夫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rdaily.com/Main/Articles/20761.aspx